软院新闻

贵州研究生联培基地2024工作会议及系列活动顺利开展
发布时间:2024-04-28 

       4月23日上午,上海交大国家卓越工程师学院联培基地项目主管季成龙调研基地并座谈交流,软件学院党总支书记蔡鸿明教授、贵阳高新区科创局党组成员、副局长朱毅出席。会上,科技创新局对外合作处罗晓处长汇报联培基地项目合作推进情况,并围绕联培基地强化校政联动、推动校企合作、加强过程管理、开展学术活动、壮大师资队伍、组织特色党建活动、文体活动等方面进行详细汇报,并提出有关建议。蔡鸿明老师通报了学校24级招生情况,并对22级项目专业实践中期答辩、23级迎新活动筹备进行安排。 

       会议重点围绕续签人才培养合作协议、持续推进校企协调创新、拓展与材料学院合作方面进行深入交流,为促进联培基地持续开展人才培养、产学研合作打下坚实基础。科技创新局对外合作处、基地管理办公室全体人员参会。

       4月23日晚,上海交大国家卓越工程师学院联培基地项目主管季成龙老师和软件学院党总支书记蔡鸿明教授在贵州基地内开展上海交通大学-贵州专业学位研究生联培基地师生交流会,逐一了解学生在筑工作、学习、生活情况,并对学生的项目进展情况、毕业条件,论文答辩、企业实践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等进行答疑。基地管理办公室全体人员参会。

       4月24日,贵州大数据研究生教育基地“才聚筑城 智汇高新”首届科研创新实践项目展示大赛在贵阳高新区举行,来自上海交通大学和清华大学的校内导师、企业导师和同学们以线上、线下的方式参与活动。

       当天,来自上海交大3位同学分别就AIOT智慧托育一体化建设项目、大模型prompt的隐私保护等内容,演示了自己研究成果,企业导师和校内导师进行了点评,并为科研创新实践一、二、三等奖获得者以及优秀科研汇报奖的同学颁奖。上海交大学生在筑8个月以来,已在核心期刊发表论文3篇,发明专利2个,参与企业科研项目(课题)20余个。
       上海交通大学国家卓越工程师学院联培基地项目主管季成龙做赛前讲话,他对省市区各级部门和领导对上海交通大学-贵州专业学位研究生联培基地建设给予的支持和帮助表示感谢,对此次比赛的模式做出肯定,他希望与辖区联培单位及企业加强交流与合作,未来,基地将竭力打造一个具有贵州特色,一流水平的校企联培模式。
       此次活动旨在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充分展示上海交通大学-贵州专业学位研究生联培基地,在筑硕士研究生们在专业实践企业开展的项目的科研成果,激发研究生的创新热情,提升科研能力,促进学术交流。

       为推动上海交通大学—贵州专业学位研究生联培基地建设,4月23日、24日,上海交通大学软件学院书记蔡鸿明教授、感知学院青年特聘专家演杨佳苗副教授及国家卓越工程师学院联培基地项目主管季成龙老师前往联培合作企业中航发黎阳、智诚科技开展面对面交流,行业导师智诚科技董事长徐桂林、中航发黎阳总工艺师杨冬梅、管理与信息化部部长杨拥萍以及高新区科创局副局长朱毅出席。会议就深化人才培养模式,促进产学研合作、推动项目落地转化等方面进行深入沟通。高新区科创局工作人员参会。

       为进一步推动上海交通大学—贵州专业学位研究生联培基地的辐射范围,4月24日,高新区科创局副局长朱毅以及上海交通大学软件学院书记蔡鸿明教授、感知学院青年特聘专家演杨佳苗副教授及国家卓越工程师学院联培基地项目主管季成龙老师前往振华集团总部开展技术交流。振华人资部、信息中心、振华永光、振华新云、振华宇光、振华新材、振华风光振华振华研究院等技术等20余位分管技术副总出席会议。振华集团党委副书记侯乔坤主持会议。

       会议中,振华结合在生产或经营过程中遇到的“痛点”和“难点”问题,与教授专家进行了深度讨论。双方建立了沟通联络机制,为下步人才联合培养、技术项目(课题)合作接洽、沟通与协作方面打下基础,并表示将在资源共享、技术研发、成果转化等方面实现互利共赢,进一步推动区域科技创新和产业发展。

       同期,为充分发挥上海交大-贵州专业学位研究生联培基地智力资源优势,4月23日下午,高新区科技创新局联合组织人事部邀请上海交大软件学院党总支书记蔡鸿明教授,出席高新区-观山湖区第二期“每月一讲”干部能力提升专题讲座。蔡鸿明教授以《新型算力时代下工业软件的技术前沿和发展趋势》为题,结合自身研究及实践,为参会人员分享相关技术趋势与趋势展望,高新区党工委委员、管委会副主任张缨主持讲座。高新区、观山湖区相关部门负责同志和有关干部职工,以及振华生态圈相关企业技术负责人,共计50余人参训。

      本次贵州研究生联培基地工作会议及系列活动以学生培养为核心,类型多样、活动丰富。会议活动的顺利开展,对于进一步推动贵州产教融合联合培养基地的建设和拓展,通过联合项目有组织地推进专业学位研究生的联合培养,提升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质量,具有促进作用。


撰稿人 于晗

[ 返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