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11月3日,第十九届“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在南京大学圆满落幕。上海交通大学可扩展计算研究所学生团队凭借扎实的科研实力与创新的思维模式,在本次比赛中取得耀眼成绩,荣获“揭榜挂帅”擂台赛擂主和“人工智能+”专项赛挑战赛特等奖。
|
项目名称 |
赛道 |
奖项 |
|
申威平台基于深度学习的指令调度与自动张量化 |
“揭榜挂帅”擂台赛 |
擂主 |
|
基于不确定性的高效具身框架 |
“人工智能+”专项赛挑战赛 |
特等 |
“揭榜挂帅”擂台赛

作品名称:申威平台基于深度学习的指令调度与自动张量化
团队成员:谢佳航、王文杰、郭傲青、池昊、杨天炜、李子佳、黄尚民、陈英昊、冯逸飞、陈家豪
指导老师:彭博、姚建国
获奖情况:擂主(特等奖第一名)
项目介绍:
SWCPO是针对当前国产处理器生态中编译优化效率低、依赖人工经验、跨平台适配成本高等问题提出的创新解决方案。该系统基于LLVM 13.0.0,深度融合深度学习技术与传统编译优化,构建了一套高可用、可扩展、泛化性强、灵活稳定的AI增强编译框架。SWCPO包含三大核心模块:AutoTuner实现编译参数自动搜索与生成;特征收集模块提取百维程序特征;MLInterface以客户端-服务器架构桥接AI与编译器,支持模型动态加载。系统提出六大优化策略,包括AI驱动的开发范式、自主调优策略、AI增强函数内联与循环展开、申威指令调度优化及结构体重排方法,显著提升性能并降低开发成本。其中,函数内联优化最高提升12%,循环展开优化最高提升25%。该系统首创“AI+编译器”松耦合架构,既保持编译器稳定性,又融入AI智能决策能力,并通过完整工具链实现工程落地,为国产处理器生态的智能化编译优化提供了重要技术支撑和实践范例。
“人工智能+”专项赛

作品名称:基于不确定性的高效具身框架
团队成员:金文轩、宋峻青、朱晔、何政东、王璟昊、杨杰翔
指导老师:李希君、姚建国
获奖情况:特等奖
项目介绍:
本作品针对机器人长时序任务中安全、高效与通用性三大核心挑战,提出“感知-决策-执行”全链条具身框架。感知层采用多模态跨语义对齐技术,实现精准识别与分割;决策层通过评估大模型输出的不确定性,融合启发式策略,在保障安全的同时提升决策效率;执行层基于专家策略引入残差网络,以少量样本实现鲁棒控制。该框架在仿真任务中整体成功率高达91%,并在真实场景中验证了良好的迁移性与产业应用潜力,为具身智能系统提供了更安全、高效、通用的“交大方案”。
挑战杯

“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自1989年创办以来,始终秉持“崇尚科学、追求真知、勤奋学习、锐意创新、迎接挑战”的宗旨,历经三十余载发展,已成为国内规模最大、水平最高、影响最广的大学生顶尖科技竞赛,被誉为当代大学生科技创新的“奥林匹克”。
第十九届“挑战杯”竞赛以“青春为中国式现代化挺膺担当”为主题,搭建了“1+2+N”工作矩阵,即1个主体赛,“揭榜挂帅”“人工智能+”2个专项赛,举办多个配套活动。竞赛共吸引来自全国2700多所高校的40余万件作品、300多万名学生参赛,共有640件和643件作品分别入围主体赛和“人工智能+”专项赛终审决赛。